百公里绿道沿线“打卡点”太多央媒邀请世界游客来东湖享受“诗和远方”

03-12 15:18  


桃花岛的荷包蛋雕塑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华侨城湿地公园

    武汉首家森林书店——时见鹿书店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东湖帆船基地 长江日报记者刘帅 摄

    央视《朝闻天下》重点报道了东湖绿道“还绿于城,还湖于民”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报道指出:位于湖北武汉的东湖,生态环境曾经遭到破坏,近年来,当地坚持还绿于城,还湖于民,大力建设东湖绿道,使这里成为居民亲近自然的好去处。总长101.98公里的东湖绿道环抱33平方公里的东湖,成为我国最长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环湖绿道。

    3月6日至8日,8家中央级媒体重点打卡东湖绿道沿线“绿水青山”代表景观景点,长江日报记者多路跟随采访。尽管身为武汉人,常在东湖逛,但这一次沉浸式探访,还是让记者们感受到“东湖每天不一样”。

    打卡点1

    白马驿站桃花岛

    废弃货场变国际艺术园 还绿于民不搞大拆大建

    7日,在白马驿站桃花岛的绿道边,东方园林绿化公司的工人们正在为绿道补栽树木、增添新绿。面对央视镜头,园林工人说:“去年种的桃树,今年4月有些桃花就要开了,后年就能看到十里桃林了。”

    “别看这里现在绿道蜿蜒、绿草如茵,两年前还是废弃货运堆场。”作为东湖绿道设计者之一,武汉地产集团副总经理梁晶指着白马洲改造前后的对比图,向采访团介绍,“我们依照地形,将小岛设计成桃花溪、桃花坞、桃花林。”经过岸坡加固、园林造景等生态修复后,桃花岛变成绿树如荫、雕塑作品林立的国际公共艺术园。

    为了促进东湖生态修复,2011年,国务院批复《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2年后,东湖正式开始实施大规模改造,将原是货运堆场的土地进行复绿,最终整个绿道及周边新种植树达5万棵,绿地面积增加了160万平方米。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负责人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们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推倒重来,而是尊重自然,尊重东湖,对它主要是做去污除垢,还原它的自然之美。”

    打卡点2

    华侨城湿地公园

    东湖Ⅲ类水质覆盖面积达82% 还湖于民重建绿水青山

    新华社报道指出:在绿道建设前,东湖是另一番景象。一些民房、厕所紧贴湖边修建,有人私自建起围堰隔断通行道路,生态岸坡护理糟糕,有些边角湖汊甚至是劣五类水……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东湖旅联物业公司总经理丁明涛说,东湖生态环境一度遭到破坏,近年来,政府坚持还绿于城,还湖于民,大力建设东湖绿道,使这里成为居民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从渔光村书记林敬忠口中,《人民日报》记者得知,东湖绿道建设的同时,对东湖水质的修复工作也在进行,退渔还湖,取消围网养鱼和经营性养殖,渔民成为了东湖绿道的服务者。

    华侨城湿地公园附近,东湖风景区建设局工作人员介绍,湿地公园是由人工围湖养殖的渔场“退渔还湖”改造而成。在这里,央视镜头捕捉到野鸭在湿地草丛中嬉戏的画面。央视记者潘巍说:“人在长廊走,廊下野鸭飞。这里的景,真是美!”

    正如央视报道中所展现的,曾经东湖是周边地区的天然污水处理厂,随着城市发展,围湖造田围网养殖让城湖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东湖的水质,历史上曾经一度降到过Ⅴ类和劣Ⅴ类。”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负责人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目前,东湖Ⅲ类水质覆盖面积达到全湖的82%。

    打卡点3

    时见鹿书店

    山林湖泽间享受“诗和远方” 还路于民悉心装点绿色空间

    “这个地方我以前来过,现在完全大变样了,游客也变多了。”湖北大学应届毕业生费然说,万国公园原来是一片废墟,如今“变废为景”,湖滨湿地梯田里种满了油菜花。

    在新武东村附近绿道旁,一排白墙灰瓦的村屋映入眼帘,一副文艺青年打扮的武汉伢钱旗出来迎接采访团,他是民宿“东湖懒院”的主人。他说,原来这里是一排老旧民房,现在外立面都被装饰一新。“我有着深深的‘东湖情怀’,想凭着自己多年经营民宿的经验,在东湖边建一座最美民宿。”

    在位于马鞍山森林公园西门驿站的时见鹿书店,一半临水一半靠山,绿荫环抱中,人们在此品咖啡读好书度过休闲时光。这家开业不久的书店已被评为“中国最美书店”之一。

    改自废弃农舍的杉美术馆位于东湖磨山景区“磨山揽翠”,美术馆被梅林和杉树林包围,馆内水墨艺术展画作在全白无窗的环境下,显得大气回旋,宛若仙境。采访团记者们为东湖生态建设的匠心独到感到惊喜。

    过去一年,东湖园林、市政建设等多方协作,精心编织花漾绿道,山林湖泽间,景观错落有致。东湖绿道增添梯田花海、绣球花道、十里桃林、湿地木芙蓉等各具特色的新景观线。

    打卡点4

    帆船基地

    东湖之夜惊艳亮相 全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硕果

    去年4月28日,“东湖会晤”在东湖游船上举行,楚韵画舫式的“东湖号”游船吸引世界目光。长达14.5公里的“楚韵山水 描金东湖”夜景亮化令人惊叹。之后,东湖游船开通“加长版”夜游线路,乘船游客可饱览如梦如幻的“听涛画卷”。

    7日晚,央级媒体采访团登上“东湖号”再度为之倾倒。“太惊艳了,好像一幅夜色版《清明上河图》”“真羡慕住在东湖边的市民,每天都能欣赏到这么古典雅致的东湖”。媒体采访团从落霞水榭码头乘游船出发,一幅梦幻的山水画卷在眼前展开:生态绿、诗意蓝、御品黄、樱花粉,如镜般的湖面上变换着四种“东湖色彩”,呈现出“碧水浮玉”般的光影魅力。

    作为今年军运会主赛场之一,东湖将举办4大赛事,其中之一是帆船比赛。7日傍晚,采访团一行在东湖湖心阁帆船基地看到,一排笔直的旗杆旁边,一排白色风帆迎风展开,蓄势待发。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建设事业部项目经理高垚介绍,目前帆船基地主体工程已完工,可存放比赛船只100条以上。“完全建成后的东湖帆船基地,将是内陆地区和内湖上规模最大、环境最好的帆船基地,完全具备举办军运会等世界级赛事的能力。”高垚自信地说。

    《光明日报》报道称:东湖绿道是武汉市民的“幸福道”。“来武汉,游东湖,逛绿道,品文化”成为五湖四海的游客来武汉首选路线。东湖已经成为武汉旅游名副其实的城市名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