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武汉 (通讯员 任汉 )3月17日,由黄鹤楼公园管理处主办、《人文武汉》《汉派书法研究》共同承办的“黄鹤楼古碑廊碑刻拓片展暨研讨会”在黄鹤楼公园南楼二楼举办。
黄鹤楼白云阁展出了最新传拓的18通古碑拓片,这是黄鹤楼重建开放34年来,首次集中展示的古碑廊拓片。黄鹤楼历史悠久,古碑廊现存的23通古碑,汇集了李白、岳飞、黄庭坚、黎永赞、官文、彭玉麟、门镇国、诸可权等历代名人诗词、绘画碑刻,是黄鹤楼公园重要的文化传承物。
省内外高校教授、书法名家、地方文化学者、文博系统专家近40人云集黄鹤楼南楼,公园相关负责人做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听取了民间文保人士严涛介绍的黄鹤楼古碑廊碑刻拓片概况,现场察访了古碑廊,并从各自关注的角度研讨黄鹤楼古碑拓的意义。
大家认为,黄鹤楼古碑廊碑刻拓片的集中展示,体现了公园管理处对地方人文传统的重视,是武汉地方书法研究资源的重要载体,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武汉在近现代历史中崛起的人文背景。会议交流中,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龙春就宋代以来金石学在考证、辞章、书翰三方面的作用做了系统阐述,对“乾嘉时期”之后传拓有了极大发展、拓片本身成了审美对象进行了简明论述;武汉行政学院副院长张嵩强调了黄鹤楼在改革开放后重建的意义、黄鹤楼碑刻中书法作品承载的现实作用,对各个学科融合进行城市历史文化发掘做了展望;湖北省书协主席团委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沈必晟就黄鹤楼碑刻拓本传播的人文背景、湖北晚清官员幕府中江浙人士的文化交往及对武汉历史进程的影响做了论述;武汉晚报高级编辑张胜林提供了关于岳飞满江红碑刻的重要史料;武汉市地方志专家王汗吾从清康熙《武昌府志》等书中,考证出很多描写黄鹤楼的诗词,可以收录到今后出版的《黄鹤楼集》中丰富黄鹤楼的诗词内容;武汉民俗专家刘谦定介绍了相关的历史知识与趣闻。到场的专家学者武汉档案馆研究员宋晓丹、武汉图书馆研究员王钢、湖北美院副教授许伟东、江汉大学副教授柳国良、湖北大学教师刘文祥、湖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毛先唯、武汉美术馆策展部主任张文博等对碑刻本身及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书法造诣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地阐述,并对下一步碑刻拓片的利用提出了好的建议。
会上,《人文武汉》和《汉派书法研究》作为两个各有侧重的学术团队,互相交换了最新的学术成果,并承诺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大交流力度、共享学术信息、推动地方研究、助力武汉发展。
碑刻是研究我国书法和绘画史的宝贵资料,也是考证历史、研究文化的重要实物。由于历时久远,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碑刻的内容不易辨识,有鉴于此,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在2018年12月启动了古碑廊碑刻的传拓工作,并将拓片在白云阁展出,以期将碑石的真实面貌呈现给游客,并保留完整的碑刻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