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硚口区东方红小学,肖凯主讲最燃思政课,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扫码浏览视频新闻
“上课!”“起立!老师好!”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纪念日。4月2日,开国元勋、海军大将肖劲光之女肖凯,在硚口东方红小学上了一堂最燃思政课。在大约60分钟里,这位81岁的老人用三个小故事让孩子们感受了“传承与梦想”的力量。
首任海军司令员曾借渔船巡防,“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人民海军的许多个第一”
“孩子们,你们知道咱们新中国的第一任海军司令员吗?”一开场,肖凯就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前身为海军工程大学附属小学的东方红小学的孩子们而言并非难题,几十双小手高高举起,“是海军工程大学第一任校长肖劲光大将。”
听到孩子们的回答,肖凯竖起大拇指,“我给你们点赞!”看到孩子们兴奋的眼神,肖凯表示如今中国海军日益强大,但在海军初建之时,她的父亲——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却经历了一次最大的尴尬。
据肖凯讲述,1949年,肖劲光时任12兵团兼湖南军区司令员,毛泽东主席提出让其担任海军司令员。这令肖劲光大感意外,他操着乡音说,“主席,我是个‘旱鸭子’,根本不懂海军,怎么当海军司令员哟?”毛主席不答话,肖劲光接着解释,“我这辈子总共坐过五六次船,每次都晕船晕得特别厉害,在床上动弹不得,这怎么当海军司令员,怎么指挥打仗?”但毛主席说了,他就是看上了这个“旱鸭子”。
1950年3月17日,肖劲光作为新上任的海军司令员风尘仆仆地到山东威海进行设防考察。为了过海到刘公岛,随行人员向当地渔民租了一条小船。途中,渔民见随行人员都称呼肖劲光为“司令员”,就好奇地问“这是哪家的司令员”。当得知是中国人民海军的司令员时,渔民十分不解,“海军司令员还要租我的渔船?”为此,肖劲光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中国人民海军,一定要有自己的航母。
“凭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断地研究,父亲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信任,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人民海军的许多个第一。”肖凯一一细数:创建了第一所正规的海军学校,组建了第一支快艇部队、第一个航空兵师、第一个潜水艇支队、第一个驱逐舰大队,研制了第一艘核潜艇……
2012年,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时,肖凯代表全家去参观。回到北京后,她马不停蹄地赶到八宝山父亲的陵墓前,亲慰父亲在天之灵,“爸爸,你可以放心了,中国也有自己的航母了,航母叫做辽宁号。”
开国元勋为一双补丁袜子发火,“希望这种勤勉的品质也能在你们身上传承下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请问肖奶奶,在您家里,一直秉承着怎样的家风呢?”课堂上,面对五(1)班女生刘歌瑞的这一提问,肖凯讲述了“一双袜子的故事”,让小学生们颇感惊讶。
肖凯说,新中国成立以后,父亲肖劲光经常穿一双打满补丁的袜子,令身旁的工作人员不解,多次劝他“扔了换双新的”,但父亲的回答始终是“没事,补补还能穿”。
一次临出门时,父亲到处找不到这双袜子,便向工作人员询问,工作人员回答说“看着实在太破旧,索性就扔了。”“我当时也没想到,父亲会因此而发脾气。”肖凯对父亲当时的话记忆犹新,“袜子再破都可以补,但国家正处在建设时期,每一分资源都要用在刀刃上。”
听到“袜子的故事”,有师生当场泪目。五(2)班学生李铭帅专门用笔记了下来。他说,平时父亲经常要求他站军姿、练习规范的握笔姿势,他还不太理解,觉得很烦。“听了肖奶奶的讲述我才发现,从小在严格的要求下学会自律,不仅是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能使我们看得更远,将目光投向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与使命。”
在肖凯的记忆中,父亲对家人的要求一直是勤俭朴实,要将国家建设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即便肖凯参加工作后,肖劲光也多次提醒她“踏踏实实做事情”,将当干部、提待遇的机会让给其他人。“这是父辈教给我们的道理,也是我们后来对自己子女后代的要求。”肖凯将目光扫向在场的学生们说,“希望这种勤勉的品质也能在你们身上传承下去。”
五年跋涉绘出50米《海疆万里图》,“守卫国土,振兴国防的梦想却从未改变”
81岁高龄的肖凯走起路来昂首挺胸,说话铿锵有力,军人家庭的风范融于举手投足间。言及自己的成长故事,肖凯笑中带泪。
1938年,肖凯出生在延安的窑洞中,因出生时窗外有两只燕子在飞,妈妈给她取了个名字叫“延燕”。“肖凯”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回到北京,父亲肖劲光为她改的名。
肖凯回忆道,在延安时,她和弟弟还有刘伯承的儿子以及许多革命烈士的孩子都被送进了幼儿园,大家互相谁也不知道是谁的孩子。所有人都被剃了光头,分不出男女,吃喝拉撒睡学都在一块儿。后来,国民党胡宗南部大举进攻陕北,为安全起见,幼儿园开始撤离延安,四处转移。大家都被装进柳条编的竹筐里,放在牛车里,驴、马背上,一边一个,脖子上还挂着一圈柿饼,饿了就顺着咬。“太行山的山路太崎岖了,有一天牛车翻了,我被甩了出去,顺着山坡往下滚。幸好被山上的树枝挂住,这才捡了条性命,可是我的脸和一只眼睛受了伤,抹了些红药水继续行军。眼睛因为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到现在视力几乎为零。”肖凯说,即便是在这种条件下,他们也没有放弃学习。只要有时间,老师就会支起一块烂木头做的小黑板教大家识字、学算术、唱歌,没有凳子,找两块土砖就是,没有课桌,就垫在膝盖上写字。
念初中时,肖凯记得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长大了想干什么?虽然身为海军司令员的女儿,她的志向却是成为一名人民空军。她努力学习知识,坚持锻炼身体,然而因为眼睛的原因,她不得不放弃空军梦。“不过,守卫国土,振兴国防的梦想却从未改变。”
1986年,肖凯和有着“中国画海第一人”之称的丈夫李海涛决定将中国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绘制成一幅《海疆万里图》,这一想法也得到了父亲肖劲光的肯定。
这对夫妻从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起步,沿海疆南行,坐汽车、搭渔船、甚至徒步跋涉,一路走一路拍照、写生,搜集创作素材。后经过整整5年的创作,终于在1990年12月完成了长达50米的《海疆万里图》,重点描绘了沿海102个重要景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万里海疆从南到北不同的自然面貌、四季特点、人文景观。
长江日报记者向洁 邓小龙 通讯员曹斌 俞晓妮
链接>>>
东方红小学:
逐步常态化开设特色思政课
“特色课程和活动,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最好载体。”2日下午,东方红小学校长瞿玲莉对长江日报记者说,内容多元、形式创新的思政课在该校将逐步成为常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近年来,东方红小学与海军工程大学共建“少年海校”,每届四年级学生都是“少年海军班”成员。每周五下午,他们都会开展军事、国防、拓展等固定训练,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学习国防知识、感受军人风范。该校思政课程一直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重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在教育信息化变革中,该校还开发出“创客+海防”课程,引导学生从小立志成为科技强国、情系海疆的“小海军”。
瞿玲莉表示,肖凯前辈结合亲身经历的讲述,让革命传统教育脱离了简单的说教,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今后,该校将侧重于为思政课堂创设这种情景,让“少年心”在真情实感中得到洗礼。
(长江日报记者向洁 邓小龙 通讯员曹斌 俞晓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