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全是年轻人,江城“年轻态”是种什么体验|武汉一周

07-15 10:28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记者刘功虎 华智超 郑汝可

上周武汉再推引才留才举措,计划遴选500名优秀留汉大学生青年人才,专项资助、储备培养;打造“低成本安居无忧城市”,吸引更多青年筑梦圆梦等等。

今天的武汉,青年人群占比1/3,数目仍在扩大。因为他们川流不息的身影,这古老的城市充满了青春的气质,飞扬的活力。大武汉、年轻态,青年与城市互相成全,一道成长。

“不是别的人多,就是年轻人多!不是哪一个区域多,而是一整个城市都多!”

每天一早,江城各条地铁里,行色匆匆的主力多是年轻的面孔。从汉口到武昌,从车都到临空港,他们从不同的街巷出来,进入不同的写字楼,或是生产线。他们可能是白领、工人,销售、售后,也可能是猎头、应聘者。一到饭点,江岸的“陆家嘴”,光谷的步行街,各色快餐店里一座难求,快递送餐员忙进忙出,聚拢来,又散开去。

武汉地铁上,全是年轻人。记者李永刚 摄

而当华灯亮起、霓虹闪烁,一间间实验室也许才开始一天里最宁静也最高效的时段,80后教授们带着90后博士硕士们,挑灯夜战,克难攻坚,释放年轻的能量。

若是遇上难得的闲暇,跨年过节,江汉路、江汉关、汉街武广……那就更是年轻人的天下。武汉的年轻,不用费力寻找,只需“出门右转20米”就能感受到,以至于百度贴吧里的网友感叹:“刚去了武汉,真是强大!可怕!路上人真是多,地铁里人更多!不是别的人多,就是年轻人多!不是哪一个区域多,而是一整个城市都多!”

“就是年轻人多!”89所大学,120万在校大学生,这里固然是全球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但武汉的年轻,并不是一个天上掉下来的、自然而然的泛城市化现象,而是主动追求和作为的结果:

去年,武汉新增留汉创业就业大学毕业生40.6万人,人口净流入量居全国城市前列。自2017年1月启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以来,仅两年间留汉大学生总数就达到70万。“新政”实施当年,武汉户籍人口创下当时五年来的峰值,青年人群占到全市的31.3%。

6月19日,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元元与近7000名本科毕业生一起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记者任勇 摄

这一数字今天仍在走高。

因为年轻,武汉被多家媒体评选为最具活力的城市,上榜“中国最适合年轻人定居创业的6大城市”“中国年轻人最喜欢的5座城市”。英国《自然》杂志去年评选全球科研城市50强,武汉排名全球第19、中国第4。

加入武汉的青年,是与新时代行动力、社会理想与抱负联系在一起的群体,是初升之阳,朝气蓬勃。

青年带来希望,创造肉眼可见的传奇

年轻人扎堆的城市,是活力之城、希望之城、传奇之城。年轻人会改变一座城市的气质,焕发阳光健朗、生气蓬勃的景象。只有年轻人多起来,城市的各种“红利”才会因之产生,激发巨能。

武汉斗鱼的故事,就是一个真实的传奇。斗鱼是一条特别的鱼,5年来从无到有,长成一头不可思议的“座头鲸”,并且每天都在快速成长、剧烈演变。它在2014年横空出世,是光谷互联网圈发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个凶猛而又另类的直播平台,颠覆了大众对互联网玩法的认知,连它自己也不会预测到,当年那个区区小公司,现在已经估值250亿元,即将在美国上市。

2019斗鱼直播节上来自全国各地热情的“水友”

两位创始人当时都只有30岁,其中的张文明,是一个“不深聊极易被忽视”的年轻人,信奉“拼爹不如拼命”。他招揽的“第93号员工”吴瑞诚,从光杆司令做到技术总监,部门队伍很快拉到60多人。张文明对同是年轻人的吴瑞诚说,“斗鱼的大数据就是一张白纸,任你描绘”。

斗鱼三分之一的员工是从一线城市回流过来的,仅仅大数据部,就有十几个工程师来自BAT、京东、新浪。现在斗鱼的核心研发岗位,薪资与一线城市齐平。

以斗鱼为代表,过去两三年,光谷企业数量从不到3万家,井喷至7万家。

李大钊说过:“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拥有斗鱼这样的潮头企业,张文明这样的“人生之华”,他们所在的城市就是世界的主场、潮流的中心,就是技术演化与竞争漩涡最激烈的地方。这样的城市,就处在时代的前沿。

武汉生机勃勃的态势,是青年与城市互相促动的结果。

“年轻的人、年轻的钱、年轻的产业和年轻的政府”,决定了城市未来的活力

上月下旬,具有世界声誉的科幻小说《三体》,动画改编权花落武汉,参与投资的武汉公司主创人员“翻烂了”原著,所制作的首支动画概念视频,短短3分24秒颠覆视觉,震撼人心。

青年的理想、趣味、视野,刷新着城市的高度;青年的激情、活力、想象,主导着城市的脉动。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如何服务好青年,让他们安居乐业、扎根创业、建功立业,决定着这座城市未来的方向、发展的上限。

两年前,武汉推出“大学生留汉工程”,放宽年龄限制、取消择业期和就业创业限制,如此等等。光谷等部位大受其益,今年5月,央视聚焦光谷,直呼“青年之城”:180万人口,35岁以下青年人群占七成。截至今年6月14日,东湖高新区留汉大学生已超26万人,平均每天新增360名留汉大学生。仅在光谷企业工作的博士,就已突破1万人,是10年前的5倍。

当然,支持青年发展不是简单地搞“抢人大战”,而要更好把握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前瞻性、系统性打造对青年友好的环境。光谷前几年一个壮举至今令人击节叫好。

“互联网+”概念刚兴起那会,管委会想组建一个办公室,及时跟进服务互联网+发展,但是该选用什么样的人才来充实办公室?颇让人伤脑筋,因为“互联网的话题,许多年纪大的政府行政人员听都听不懂,如何谈得上贴身服务?”所以管委会提出,首要条件就一个,工作人员必须年轻,必须35岁以下。选人的时候,他们请来10位光谷企业家当面试官,全权票决。

武汉的做法,无疑符合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判断标准:“年轻的人、年轻的钱、年轻的产业和年轻的政府”。他认为,这4个指数决定了城市未来的活力。

戳这里看往期报道

【编辑:朱艳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