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76岁老人“守望”向警予烈士墓34年

07-17 16:55   长江日报   邓小龙

7月4日,张晏生老人来到向警予烈士陵园,凝望向警予雕像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汉阳龟山上,有座陵园坐东向西,依山傍水,松柏满园,庄严肃穆,景色秀丽。这便是向警予烈士陵园。

“向警予的精神令人敬,大家都要学习她的精神。红旗一代一代往下传,革命自有后来人。”7月4日上午,家住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社区的76岁老人张晏生来到陵园,在向警予雕像前唱起了一段自编的湖北大鼓。

陵园里,向警予雕像凝视着的正南方向,有一栋名为“鹦鹉大道17号”的老楼,这里正是张晏生的家。张晏生老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的姑妈张金保曾是向警予的战友。受姑妈影响,张晏生自上世纪70年代初回武汉工作后,每年清明节都会前往龟山祭拜向警予。1985年,张晏生把家搬到了现在的住处,就是为了“每天都能看看向妈妈”。

“守望不仅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提醒自己时刻坚守向妈妈代表的那份初心。”2013年以来,张晏生在部队、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作了百余场报告,并以湖北大鼓、道情、渔鼓等曲艺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今已创作300多首词曲,义务演出1300多场。

张晏生老人在武汉市警予中学烈士群像浮雕墙前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她是“我党唯一的女创始人”

为妇女解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向警予烈士陵园修建于1978年、向警予牺牲50周年之际。烈士雕像位于陵园大、小广场交界处正中,高约4.2米。雕像为汉白玉全身坐姿像,手握书卷,神态安详,头部微侧,双目凝视远方。向警予烈士墓位于雕像后小广场正中,顶部装饰有铜铸党徽。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生于湖南溆浦县。1903年,向警予成为全县第一个入学的女学生。1911年,她从湘西到长沙,先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和周南女校读书,并改名向警予,表示对封建势力的高度警惕和反抗。“从留存下来的作品可以看出,向警予上学期间就开始关心国事。”曾前往湖南溆浦县向警予同志纪念馆寻访的武汉市警予中学教师王春介绍,向警予读书期间写下的作文,有10篇保存至今,表露出年仅20岁的她,投身拯救中华民族伟大事业之中的决心。

1920年—1921年在法国留学期间,向警予不但与蔡和森共同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名称与计划,同时向各方宣传,陈述建党之急。之后,向警予与周恩来、李立三在法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几乎与国内的中国共产党同时建立。因此,她后来被毛泽东称为“我党唯一的女创始人”。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任中央妇女部长。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向警予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为党中央妇女部起草了《妇女运动决议案》等许多重要指导文件,发表了《中国最近妇女运动》《中国妇女宣传运动之新纪元》《妇女运动的基础》等大量论述妇女解放运动的文章,培养了大批妇女干部。

张晏生老人在武汉市警予中学烈士纪念馆给学生讲当年向警予的故事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指引与党组织失联部队参加秋收起义

一天只吃一个饼仍坚持工作

1925年10月,向警予、蔡和森等受党中央派遣,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者劳动大学学习。公开资料显示,1927年3月,回国后的向警予来到武汉,在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和市总工会宣传部工作。7月,武汉国民政府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的大部分领导同志先后转移,向警予留在武汉坚持地下斗争。

1958年出版的《向警予烈士在武汉》一书中记载,来到武汉的短短3个月时间,向警予就已经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关系。她穿着一件普通的旗袍四处奔走,想各种办法保全组织,发动群众继续斗争。由于身体疲劳,她变得非常瘦弱,有时一天只吃一个饼充饥,但依旧拼命工作。

书中写道:“(向警予)外表看起来十分斯文,但做事却像生龙活虎一般,不知道哪里来的那股干劲,总是开了会便去写东西,写完东西又去找工人谈心、谈工作,一刻也不休息。”当时工会出了一些通俗易懂、生动有力的宣传品,对发展工人运动和教育工人起到了很大作用,其中就有不少出自向警予之手。

“可能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的是,向警予对秋收起义、对武装斗争的贡献。”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宋健介绍,当时的武汉处于“白色恐怖”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卢德铭和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络,下一步行动没有方向。就在心灰意冷时,卢德铭偶然碰到向警予,向警予给了他们一个明确的去向:参加秋收起义。这等于给部队传达了党的指示。后来,卢德铭带领的这支部队成为秋收起义的绝对主力军。

向警予烈士牺牲的地方、当年的余记里空坪刑场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翻拍

敌人贴告示“不准收尸”

赴刑场途中仍高呼革命口号

1927年“七一五”汪精卫集团背叛革命后,武汉处于严重“白色恐怖”之下。但向警予仍坚持留在武汉开展地下斗争,冒着生命危险,走街串巷发动群众,参与策划两湖暴动。

1928年3月,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在原法租界三德里(今江岸区友益街)被捕。国民党军阀对她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严刑拷打,本以为可以从她口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将武汉的共产党员一网打尽,可在她被捕一个多月之后,敌人根本无法从她口中得知任何信息,于是决定将她杀害。

“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张晏生说,张金保生前讲述,向警予被捕直至牺牲,张金保与当时的海员工会主席陈春和等人多次试图营救,均因条件不足未能成功。

1928年5月1日,随着大雨中的一声枪响,年仅33岁的向警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知名党史专家李婉霞介绍,即便是在赴刑场途中,向警予仍高呼革命口号,不断向群众高声演讲,后被敌人用石块堵口、皮带勒紧双颊,就义于汉口余记里空坪。

敌人还在现场张贴告示:“不许任何人收尸”。当晚,陈春和带着张金保等10多位战友,趁夜将向警予的遗体用板车运往集家嘴。陈春和找汉江边的船夫借来一条小木划,众人才将烈士遗体运往对岸的龟山脚下安葬。几天后,陈春和返回龟山脚下,为向警予刻了一块比较隐蔽的小墓碑。

责编:刘方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