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网上群众工作部:市民诉求在“网来网去”中得到办理

01-28 13:44  


2018年12月24日,光谷武汉未来科技城,一家24小时智能机器人零售店试营业。“店长”是个机器人,它既是分拣员,又是售货员,顾客在窗口通过扫码付款,机器人会准确地将购买物品放在取货口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智慧城市,需要大数据重塑政府管理生态。2017年5月,武汉在全国首创了市网上群众工作部。一年多来,市长热线、武汉城市留言板、阳光信访等多个平台都整合为一个入口,受理人民群众诉求和意见;又整合为一个出口,回应人民群众意见,条条要回复、件件要办理,推动了城市治理精细化和公共服务精准化的进程。

    市民网上留言给公园安座椅,“网来网去”事成了

    1月26日下午5时,市民刘先生夫妻来到汉广小森林城市公园,在座椅上小憩,女儿在一旁步道上奔跑嬉笑。仅半年前,周边居民还在为园内缺乏座椅而烦恼,为道路不平而忧心。

    去年夏天,网民王女士通过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反映,位于后湖南路的汉广小森林公园开放,供周边居民锻炼休闲,但公园内没有座椅、垃圾箱等设施,休闲活动不便。

    武汉地产集团在市网群部武汉城市留言板“在线轮值”时,又有网民建议,汉广小森林公园里的步道需要优化。地产集团在线回复网友,设计院正在研究改善方案。

    群众的建议和诉求通过“网来网去”的形式,直接与办事部门对话,精准直达,让办理部门更准确地了解到群众需求,从而使办理工作更为精细。这是“互联网+社会治理”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服务管理精细化智慧化的要义。

    长江日报记者26日下午在该公园内看到,林木草地间,一条条木质长椅错落有致,公园南区道路上,石块拼接缝隙用砾石填充,美观的同时方便了行走。公园北区路面全部由青石板铺装,孩子们在路上快乐地奔跑嬉戏。

    武汉地产集团工作人员介绍,接到市民反映后,加快了座椅等设施的安装进度,对园区内道路进行了优化,并将办理结果通过网络作了回复。王女士收到了回复。

    王女士说,从公园的改观,能看出职能部门和建设单位花了心思。

    市民肖飞半年提了8个问题,件件得到回复

    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面临的最直接挑战,是对群众诉求的快速回应,市网上群众工作部平台就是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武汉市首部党内法规《武汉市委加强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若干规定(试行)》中,也明确提出政府部门要借助城市留言板、市长热线等平台,及时回应群众诉求。

    市民肖飞以前一直居住在北京,2018年初退休后移居回武汉,对城市治理方面的问题多有感触。

    半年多时间里,他反映了8个问题,涉及城市天际线治理、公园设施优化、道路环境改善等方面。“基本上都解决了,个别难以解决的,都给我做了耐心解释。”肖飞说,他在北京居住多年,有比较,在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效率上,武汉做得相当好。

    去年12月,他反映已经建成尚未通车的沙湖北路,垃圾遍地杂草丛生,很快市园林局就作了回复,并协调了徐家棚街环卫所对道路环境进行了大清理,效果明显。肖飞随即也在武汉城市留言板点了赞。

    他还反映沙湖公园内一处废弃的高压线塔,多年未拆除影响城市天际线美观。市供电公司协调沙湖公园管理处等部门,于去年12月底对高压线塔进行了拆除。

    “回应很及时,办理有反馈,结果能评价,这是在武汉生活最大的感受。”肖飞说,武汉利用大数据收集群众诉求,很好地整合了政府资源,精细化治理下,老百姓收获的是精准化的服务。

    城市这样变智慧:让“信息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武汉市网上群众工作部成立以来,不断整合政府服务窗口和平台,推广和完善网络、微信受理方式,引导群众网上信访,形成受理、交办、督办、反馈、评价的全过程网络化闭环,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市网上群众工作部成立前夕,2017年3月,武汉市推出了“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通过“互联网+政务”的融合,提升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水平,推进移动智慧城市建设。

    随着这项改革的深化,武汉市率先在全国走出了一条“互联网+网络治理”的新路子,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16日,市民李先生通过市网群部平台提出,汉阳江滩国博段除了在建的军运会沙滩排球场以外,缺乏文体娱乐设施和景观配置,着实让人惋惜。他留言提出:增加公共厕所,建议建设健身器材、儿童娱乐设施。

    几天后,汉阳区水务局作出回应,该局正在积极推进国博江滩升级改造项目,之后的管理改造中,将参考李先生的建议,提升江滩管理水平,合理增加江滩设施,满足市民游玩需求。

    互联网+时代,足不出户就能将自己对城市的建言献策上达政府,有问必答,办理流程和结果还能反馈,依靠这么一套“闭环”,每个人都能成为城市发展的助推者。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方成说,武汉市网上群众工作部的成立,使群众可通过网络一键反映问题,便捷且公开,探索了政府与市民双向互动的新形式,过去的“市民跑路,政府接收”,变为了现在的“信息跑路,政府统收”。一方面,这能够解决过去市民“办事难、多头跑、重复跑”的问题,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精细化。另一方面,也创新了监管,提升了政府工作监督和信息处理能力。政府通过大数据分析,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粗放式服务越来越多地变成了精准化服务。

    长江日报记者刘海锋 孙笑天

    短板

    希望天网更智能

    为城管、水务、防汛等利用

    城市智能视频监控不仅助破案,在救助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2018年的第三期建设,城市视频监控点位新增1万余个,可联网调用的视频监控探头数量增至6.1万个,城市视频在线率达96.3%,全市刑事有效警情同比下降27.2%。

    “希望天网更智能。”26日,市民王小龙建议,视频建成后应更智能地为城管、水务、税务、防汛等政府部门利用,为实施应急调度、抢险救灾及城市管理提供支撑服务。

    据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19年6月底,全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会织得更密,监控点位将达到150万个,联网视频探头增至10万个,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治理、治安防控以及军运会。

    (长江日报记者姚传龙)

    盼望无人警局开进更多小区

    在人流量较大处都有分布

    2018年,我市无人警局项目在全国政法智能化技术研讨会上获得了智慧警务优秀创新案例奖。无人警局可以由居民自己操作,24小时提供系列公安政务服务。

    警方共在全市投放了50台办证办照自助服务机,为群众提供身份证办理、交通违章处理、出入境签注等服务,越来越多事项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

    “无人警局很方便,但是武汉市有成千上万个社区,无人警局在数量上还有差距,还不能惠及大众。”市民李欣对“无人警局”有更多期待。

    对比其他城市,比如南京,“无人警局”设置在地铁站内,而非政务服务中心大楼里。除了提供公安户政服务,还设有冷热兼顾的自助饮料售货机、咖啡机,以及存寄物品的“丰巢”快递柜。

    李欣建议武汉的“无人警局”能在人流量较大处都有分布,能够加入更多服务元素。

    (长江日报记者姚传龙)

    加快智慧安防小区建设

    取代老式防盗网

    沿着发展大道往硚口方向,有不少老旧小区。小区居民楼上安装有各式防盗网,虽有防盗作用,却破坏了城市整体观瞻。

    “武汉已经开始建设智慧安防小区,为何不能用智慧安防取代老式防盗网?”发展大道复兴一村的赵先生希望,加快智慧安防小区建设。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资金1.2亿元,建成“智慧平安小区”116个,包括江岸区统建新干线、江汉区武汉天街、硚口区玉带家园在内的智慧安防小区,基本实现了零发案。

    智慧安防小区安装视频监控、智能门禁、车辆识别等各类智能前端感知设备,采集“人、地、事、物、组织”等各类社会信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分析,提供精准、高效的管理手段和便民服务,能自动化提醒、可视化监督。

    今年,武汉将把军运会场馆、重点线路和运动员驻地、新闻中心周边小区和案件多发、安防基础较差的小区作为重点,在全市再建400个“智慧平安小区”,以高品质城市环境迎接军运会。(长江日报记者姚传龙)


相关阅读